蠕形螨病
發布時間:2014-10-08 01:53:04 來源:圣寵寵物 作者:admin 點擊:347次

類別:寄生蟲
醫學名:蠕形螨病
特征:
蠕形螨病又稱毛囊蟲病,是由蠕形螨科蠕形螨屬的螨寄生于犬的毛囊和皮脂腺內所引起的一種常見而又頑固的皮膚病,且危害嚴重。
蠕形螨的發育屬于不完全變態,包括卵、幼蟲、若蟲和成蟲四個階段。整個發育過程均在宿主的毛囊或皮脂腺內進行。
◆病因
犬的蠕形螨是一種世界性分布的寄生蟲病,正常的皮膚常帶有少量的蠕形螨,但不表現出臨床癥狀。當動物營養狀況差、激素、應激、其它外寄生蟲或免疫抑制性疾病感染、腫瘤、衰竭性疾病等可誘發蠕形螨病發生。
感染蠕形螨的動物是本病的傳染源,動物之間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而相互傳播。剛出生的幼犬在哺乳期間可通過與感染蠕形螨母犬的腹部皮膚接觸而獲得感染,這種感染發生在出生后幾天內,是犬感染的主要方式。
蠕形螨病的發生與犬的品種和年齡有關。一般來說,蠕形螨病常發生于被毛較短的品種。但一些長毛犬,如阿富汗獵犬、德國牧羊犬和柯利牧羊犬對蠕形螨亦較易感。3 ~ 6月齡的幼年犬最易發生該病。
◆類型
犬蠕型螨病在臨床上分為鱗屑型和膿皰型兩種。
犬蠕型螨病在臨床上分為鱗屑型和膿皰型兩種。
(1)鱗屑型主要是在眼瞼及其周圍、口角、額部、鼻部、下頜部,肘部及趾間等處。患部脫毛,皮膚輕度潮紅,并有銀白色具有粘液的皮屑,皮膚略顯粗糙而龜裂,有的小結節,后期皮膚呈藍灰白色或紅銅色,患總幾乎不癢,有的長時間保持不變,有的轉為膿皰型。
(2)膿皰型多發于頸部、胸部、股內側及其他部位,后期可蔓延至全身。體表大片脫毛,形成紅斑,皮膚增厚,形成皺襞,有彌漫性小米粒至麥粒大膿皰疹,膿皰呈藍紅色,擠壓時有膿汁排出,鏡檢膿汁可發現大量蠕型螨蟲和蟲卵,膿皰破潰后形成潰瘍,結痂,有難聞的惡臭味,膿皰幾乎無癢感,若伴有劇癢,則是有疥螨病混合感染。最終死于衰竭、中毒或膿毒血癥。
◆致病作用及癥狀
感染少量蠕形螨的犬(常無臨床癥狀),當發生免疫抑制時,寄生于毛囊根部、皮脂腺內的蠕形螨會大量增殖,由此產生的機械性刺激以及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化學性刺激,可使毛囊網圍組織出現炎性反應,稱為蠕形鱗皮炎。根據患病犬所表現出的臨床特征,可將蠕形螨病分為局部型、全身型和膿皰型蠕形螨病。
幼年犬的蠕形螨病以3~15月齡的犬多發,常表現為局部型,初發病部位往往在眼上部、頭部、前肢和軀干部出現局灶性脫毛、紅斑、脫屑、但不表現瘙癢。這種局部型的蠕型螨病具有自限性,不需治療常可自行消退。但如果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或嚴重感染治療不當或不予治療,可造成全身性蠕形螨病。膿皰型蠕形螨病常伴隨化膿性葡萄球菌感染,表現出皮膚脫毛、紅斑、形成膿皰和結痂,不同程度的瘙癢,有些病例會出現淋巴結病。
成年犬的蠕形螨病多見于5歲以上犬,常伴隨一些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如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表現出皮膚脫毛,出現鱗屑和結癡。其發病可能是局部型,也可能是全身型,但局部型多發生在頭部和腿部。直一些慢性病例常表現出局部皮膚色素過度沉著。
◆治療
治療時先清洗患部,有膿皰的要刺破膿皰,用雙氧水洗擦,皮下有化膿孔道的用1 %的蛋白銀液沖洗。然后選用下列殺螨劑治療。
雙甲瞇1:500比例的水乳液涂擦或浴洗,每隔1~2周一次,連用3~5次。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柯利犬禁用),按每千克體重0.1毫克,進行皮下注射2~3次,每次間隔7~ 10天。應全身性使用抗生素藥物(如頭孢菌素)或局部用抗生素沖洗。在采取上述方法進行治療的同時,增加動物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給有利于癥狀的緩解。
◆預防
給犬以全價的營養,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可減少蠕形螨病的發生;為防止新生幼犬的感染,對發生全身性蠕形螨病的母犬不宜繼續留作種用。
在線解答
咨詢中心
熱門專題
全國咨詢熱線:
400-656-8818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牛堡屯新站北行50米
E-mail:3410650365@qq.com
微博動態:
微信動態: